杭州餐飲遭遇24小時營業(yè)尷尬 后半夜生意寥寥
- 杭州寫字樓網(wǎng)
- 2011/6/14 14:33:58
對于很多“希望為消費者提供更周全服務”的商家而言,“24小時”并非一個簡單的數(shù)字概念,要支撐這一服務項目持續(xù)開展的將是不菲的薪資和能源開支,可是這番良苦用心,又有多少消費者買賬呢?
肯德基、麥當勞、永和大王……稍加留意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身邊24小時營業(yè)的餐飲場所越來越多,與幾年前后半夜不太找得到品牌餐飲店吃飯相比,現(xiàn)在杭州消費者夜間要找個地方就餐非常容易。
“夜機”人人想抓,于是,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餐飲店開始為自己貼上“24小時營業(yè)”的標簽,“我們希望為消費者提供更周全的服務。”有餐飲經營者曾經如此解釋他推出“24小時營業(yè)”的初衷。
不可否認的一點,對于餐飲店來說,“24小時”并非一個簡單的數(shù)字,要支撐這一服務項目持續(xù)開展的是不菲的薪資和能源開支。那么,24小時營業(yè)的實際效果真的足夠應付額外的薪資和能源開支嗎?
后半夜生意寥寥
經營業(yè)態(tài)決定服務性質,目前“24小時”餐飲店以快餐店為主,其中又以肯德基、麥當勞和永和大王最為知名。
小成是夜班族,每周要上四天夜班,后半夜一兩點下班,饑腸轆轆時他通常會到單位對面的米粉攤或燒烤攤吃夜宵解饑。“前段時間腸胃不好,所以不太敢吃路邊攤。”他告訴記者,于是選擇了單位附近的一家快餐連鎖店消夜。
或許這家快餐店才推出“24小時營業(yè)”不久,知道的人還不多,小成進店時感覺空蕩蕩的,“燈都亮著,服務生趴在一邊休息。”他說,點了一碗面,就在空蕩蕩的環(huán)境里匆匆果腹。“其他倒沒什么,就是為店家覺得不值。”
記者最近也在一家知名快餐店吃了回夜宵,凌晨1點半左右,店堂燈火通明,消費者卻僅有兩三位,比工作人員還少。在勞動力普遍吃緊、各行各業(yè)都在倡導節(jié)能減排、低碳環(huán)保的今天,商家的“24小時營業(yè)”似乎顯得“奢侈”。
意在加強經營周轉
“商家推出‘24小時營業(yè)’,‘為消費者提供更周全服務’的初衷絕對是說得過去的,不過還有出于加強經營周轉的考慮。”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(yè)內人士說,“這和一些飯店想方設法增加翻桌率是一樣的道理。”
在經營成本高漲的今天,如何增強經營周轉率是餐飲經營者的必修課之一,做得好可以攤薄成本,提升利潤空間。道理其實淺顯,相對穩(wěn)定的原料庫存,常規(guī)營業(yè)12小時,現(xiàn)在營業(yè)24小時,單純從經營收入來看,肯定有所提升,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能降低原材料損耗,看起來是一樁劃得來的買賣。
“假如新增的12小時,凈利潤不足以支撐員工的夜班薪資和能源開支,那么商家就會遭遇尷尬,同時陷入被動局面。”這位業(yè)內人士說,“勞動力本來就成問題,還要多調一班上夜班,再加上夜晚照明、空調、廚房等能耗,這樁生意劃不劃得來就難說了。”
- 返回頂部
- 責編:8002
- 瀏覽:
- 來源:《每日商報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