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一改“八股調”
- 杭州寫字樓網
- 2009/10/23 15:27:11
著名外交家吳建民今年在公開場合數(shù)次講到要竭力改變文風和話風,堅決杜絕“八股調”,那就是寫文章冗長空洞,不著邊際,講話居高臨下,脫離實際,使人看了如墜云霧,聽了味同嚼蠟。他深深感到這種“八股調”文風不絕,套話、廢話和空話充斥,是工作敷衍、缺乏活力和創(chuàng)新力的表現(xiàn)。
時下有些人提筆為文,往往故弄玄虛,泛泛而談,無的放矢。有的照抄外來的概念和術語,把一些生澀的東西組為文章,以顯示自己的時髦和深刻。還有的拿名人名言壯膽子,用古典成語作靠山。
類似這種講話寫文章不看對象,不管別人的文化背景、專業(yè)素養(yǎng)和興趣愛好的“一廂情愿”,其產生的效果自然就適得其反了!皻馇螂m大無斤兩,秤砣雖小壓千斤”,我們在行文講話中當要濃縮的短,不要稀釋的長。繁文縟節(jié)搞形式,花拳繡腿圖表面,這種讓人討厭的“八股調”,按魯迅的說法實乃“無異于謀財害命”。
在這個信息化、快節(jié)奏的年代,我們應形成這樣的共識:寧吃鮮桃一口,不吃爛梨一筐;突腿圃姡拮o的小詩僅有區(qū)區(qū)一首,王羲之的小文只有一篇,但每每在詩文選本中選來揀去篩不掉,皆因“質量上乘” 也!而哈佛的校訓只有六個字:“思想大于權威”。愛因斯坦面對公眾“人類最偉大的發(fā)明是什么”的提問,他朗朗答道“是面包”,從而開始了他實實在在的講演,獲得了掌聲雷動。1953年和1965年,英國和美國的兩篇千字論文就曾問鼎諾貝爾大獎。所有這些,都給人們啟迪良深。
更重要的是:我們的文風關乎作風和黨風,不是單純的語言問題,是思想方法問題,是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和執(zhí)政能力的綜合體現(xiàn)。建設和諧社會任重道遠,各項任務很為艱巨,我們要端正文風,改變作風。多些精到之語,新鮮之話。總之,要多從生活和老百姓中汲取營養(yǎng),多研究文風和話風的吸引力、感染力和貼近性。如吳建民先生所說:改變文風迫在眉睫,我們呼吁更多積極的文風,創(chuàng)新的文風,生動的文風和精干的文風。
- 返回頂部
- 責編:8037
- 瀏覽:
- 來源:中國共產黨新聞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