壓歲錢不應(yīng)成為回鄉(xiāng)過年的心理負擔
- 杭州寫字樓網(wǎng)
- 2019/2/2 10:31:15
馬上就要過年了,某記賬APP為迎合過年氣氛,公布了一張2018年“全國壓歲錢地圖”,很快就火了,大家爭相圍觀其他地方的紅包。
類似的“壓歲錢地圖”其實每年春節(jié)前都會被拿出來討論一次,而且地圖提供的結(jié)論基本也相差無幾。全國各地經(jīng)濟發(fā)展水平不一樣,紅包有多有少,基本上都在200-500元之間,和本地GDP及經(jīng)濟基礎(chǔ)相符,有的經(jīng)濟基礎(chǔ)好的地方相對高一些,在這張圖上位于前列。比如浙江3100元,北京2900元,上海1600元。引起大家強烈熱議的是廣東和福建。網(wǎng)友們覺得這兩個地方的紅包不太科學。連續(xù)30年GDP排名全國第一名的廣東最少,全國墊底,居然平均只有50元,而GDP排名未進入前十的福建3500元,其中莆田最“壕”,在排名中C位出道,高達1.2萬元。
實話說我在廣州生活過多年,還沒有收到或送出過50元的利是,基本上是5元、10元、20元。每年過年時,我們提前封好利是,做好記號裝在包里,看場合拿出來。如果需要多給的話,就給兩個20元的,這就算到頂了。別人也一樣。
而莆田的這個1.2萬元紅包真是驚到我了。我第一個念頭就是:難道每個莆田人都給得起嗎?給不起怎么辦?就算給得起,過個年得花多少錢?
給壓歲錢,全國約定俗成的規(guī)矩是成年前,也就是工作前都有壓歲錢拿,工作后就沒有拿的了,有時還要給讀書的弟弟妹妹,有的地方要給老人。所以在壓歲錢這件事上,已工作且未婚未育的最吃虧。只有送出去的但沒有回收的份,不能即時進入“良性循環(huán)”。
就算普通的200-500元,對普通人也有壓力。我看到網(wǎng)上有人吐槽,說一年下來好不容易存了3萬,過個年就沒了,的確如此。我常光顧的一家茶葉店,老板一家是湖北宜昌人,自從家里老人去世后,他們已三年沒回過鄉(xiāng)了。他說回不起,一回去至少要花三到五萬。因為村里人都知道你在外做生意,認為你是富貴還鄉(xiāng),所以全村老人和小孩子都得給。小孩子可以少點,但老人不能少,得給800元。一年辛辛苦苦賺的錢過個年就這樣打了水漂。我朋友和老公回了趟江西老家過年,回來后和老公生了半個月的氣。她說老公不可理喻,初一一大早起床,拿著一大疊紅包去村里,見者有份,過個年花了幾萬。
就算莆田人的1.2萬元,我相信有進也會有出。各地風俗不一樣,但規(guī)矩要靠人定。我小時候爸媽家里親戚多,小孩子多達十幾個,大家約定好互相都不給壓歲錢,互免。不然你家五六個孩子,我家只兩個,這樣十幾年下來,我家不是很吃虧嗎?定好規(guī)矩后大家吃年飯走親戚拜年都輕輕松松的,不怕來往。我們小孩子當然也有紅包拿,由自家爸媽和外公給。我爸媽給的紅包從沒超過50元,我外公只給10元,但是我們得到壓歲錢時都好開心。
壓歲錢就是圖個吉利,紅包本來就是為討個彩頭。打工的網(wǎng)友們公認在這一點上廣東很優(yōu)秀,50元、20元甚至10元都挺好的。因為錢一多,大家都不方便禮尚往來了,會多出一種壓力。你送300元,我回500元,這樣基數(shù)就變大了,基數(shù)一大就傷筋動骨,就會有點難受。所以,壓歲錢就是壓歲錢,就是起個過年的好彩頭作用。我覺得打工者可量力而行,自行其道,不用和誰比,就開開心心回鄉(xiāng)過年,心腸硬一點臉皮厚一點,別把它當回鄉(xiāng)過年的心理負擔。
。ㄔ瓨祟}:壓歲錢不應(yīng)成為回鄉(xiāng)過年的心理負擔 記者:園園)
- 返回頂部
- 責編:8068
- 瀏覽:
- 來源:南方都市報
相關(guān)閱讀:
- ·企業(yè)發(fā)紅包看清楚了再搶 要繳稅20%!(07/16)
- ·微信紅包賭博再現(xiàn)新花樣 每天都換賭博(07/24)
- ·警惕:最新詐騙手段偽裝紅包騙錢(03/1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