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驅(qū)導(dǎo)報評論應(yīng)該學(xué)學(xué)“辱華廣告”
- 杭州寫字樓網(wǎng)
- 2008/7/22 8:12:25
把“辱華廣告”之類當“老師”,才能學(xué)習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
國際先驅(qū)導(dǎo)報文章 “大赦國際”委托TBWA(李岱艾)廣告公司制作的影射中國“虐囚”的廣告,引起海內(nèi)外廣泛關(guān)注。事實上,近來這種用廣告或其它“藝術(shù)手法”攻擊中國的做法并不罕見,如“記者無國界”組織那件名聲大噪的“黑色手銬五環(huán)”標志T恤,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范例。從道義和民族感情的角度講,上述這些行徑,顯然是中國人所不能接受的,他們所表達的觀點、所秉持的論調(diào),也是應(yīng)該認真澄清、堅決反對的。
但國人也許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,就是這些“辱華廣告”或類似的“藝術(shù)”,其依據(jù)的往往并非中國的真實情況,所表達的也是偏激和扭曲的中國映像,但其影響面卻相當廣。比如“奧運虐囚”廣告在戛納國際廣告節(jié)上得了銅獅獎,“黑色手銬五環(huán)”T恤在短短半個月內(nèi)就為“記者無國界”賺了近100萬歐元,而“達爾富爾之隊”的一系列表演不但為“中國應(yīng)為達爾富爾危機負責”論增加了不少聲勢,甚至可以讓斯皮爾伯格等知名人士“知難而退”,望北京奧運而裹足。這其中,究竟有什么值得深思之處?
“反華藝術(shù)”手法“高明”
撇開這些“辱華廣告”和“反華藝術(shù)”的本質(zhì)和論點不談,僅就表現(xiàn)力、感染力和傳播性而言,它們的確是下了很大一番功夫。如“黑色手銬五環(huán)”T恤是“記者無國界”花了5000歐元特聘了一個設(shè)計團隊構(gòu)思制作的,而包括“奧運虐囚”在內(nèi)的一系列反華廣告,沒有一例是“土法上馬”的即興之作或街頭藝術(shù),而統(tǒng)統(tǒng)是“大赦國際”精心委托專業(yè)人士的得力作品,在其委托人中,赫然有TBWA、丹麥恒美等國際知名的大牌廣告公司。
這些“反華藝術(shù)”共同的特點,一是鮮明生動,能吸引陌生人的眼球或耳朵;二是凝練形象,容易給觀眾、聽眾快速留下深刻印象,又不易被很快遺忘;三是有趣易懂,即使對“北京奧運”沒什么印象或興趣的普通外國人,也很容易被這些生動的畫面或獨特的構(gòu)思所吸引,并在不知不覺中被暗藏其中的反華觀點所打動。
謠言并非止于智者
反觀中國,在對外報道、對外宣傳方面卻有很大的差距。不少報道宣傳形式單一,言語無味,面目可憎,思維老套,讓外國人望而生厭、甚至望而生畏;一些報道或宣傳只顧自己說,卻忽略了有的放矢,外國人聽不懂、看不慣、想不透,不知所云。
對于大多數(shù)外國人而言,中國的問題原本對他們相距遙遠。如此一來,說者的“說服藝術(shù)”就變得相當重要,誰說得動聽、易懂、容易接受、難以磨滅,誰就能獲得更大的影響力。雖說謠言止于智者,但智者不過是了解真相的人,倘若你連話都說不明白,或者說的話讓人不愛聽、聽不進、聽不懂,那些很多一輩子也不會來中國一次的外國人,又哪里有機會變成我們所期待的那個讓謠言止步的“智者”呢?
從這一角度上講,“大赦國際”等搞出的這些“藝術(shù)品”,的確可以成為我們的“老師”,如果說,虛假的信息依托“藝術(shù)手段”也能弄出如此大的響動,那么真相的“藝術(shù)化”、大眾化和通俗化,其感染力自然更不在話下。
“因敵為師”也是愛國
還應(yīng)看到,那些“辱華廣告”最大的成功,是這些組織、個人成功地利用這些“藝術(shù)”宣傳了自己,達到了在國際舞臺和大眾面前揚名的目的,獲得了不少政治分、道德分乃至經(jīng)濟分。中國是禮儀之邦,自不屑于和他們斗口,但中國是國際社會的重要成員,是有影響力的大國,宣傳自己的觀點、讓全世界了解中國、接受中國,卻是關(guān)乎國家戰(zhàn)略利益的大事。
古今中外的歷史上,“因敵為師”的例證不勝枚舉,趙武靈王胡服騎射,英國人在布爾戰(zhàn)爭中將原本的大紅軍服改為草綠色,都借鑒了對手的服飾之長;魏源在鴉片戰(zhàn)爭后喊出“師夷長技”,日本在“黑船事件”后走向明治維新,也借鑒了對手的制度之長。所以,我們不妨把“辱華廣告”之類當“老師”,以其人之道,更好地為自己正名,才是真正的尊嚴,真正的愛國。
返回頂部
- 責編:5sw
- 瀏覽:
- 來源:國際先驅(qū)導(dǎo)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