包朝贊:好的戲劇應該讓觀眾記得住傳得開留得下
- 杭州寫字樓網(wǎng)
- 2014/4/11 10:31:24
杭州文化人物 包朝贊
包朝贊,1938年生,杭州藝術創(chuàng)作研究中心編劇(退休),一級編劇職稱。
長期從事專業(yè)戲劇創(chuàng)作,以寫民間傳奇劇見長。曾榮獲杭州文藝突出貢獻獎等榮譽,先后創(chuàng)作、上演并獲獎的舞臺劇、戲曲電影、戲曲電視連續(xù)劇30余部,其中越劇《梨花情》獲中國戲劇節(jié)優(yōu)秀編劇獎、中國戲劇文學學會劇本金獎、國家文化部文華新劇目獎、中國文聯(lián)曹禺戲劇獎;越劇《流花溪》獲文化部文華新劇目獎。2013年,入圍首屆杭州市文化人物。
敲門,一慈眉善目的老人迎了出來。
此前,我在一個戲曲研討會上見過包朝贊先生。他溫和樸實的發(fā)言,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。
“我學歷不高,只是一個中專生,并且學的是林業(yè)。”包朝贊說。
英雄莫問出處。對戲曲的熱愛,加上自己的勤奮,他成為一個成果豐碩的戲曲劇作家,一個很專注的劇作家。
他的專注表現(xiàn)在創(chuàng)作題材上。
“老包很會寫女人,并且專寫女人”——這是浙江戲劇圈里公認的。他的作品特別關注女性的命運,《春江月》、《蓮花湖》、《梨花情》、《流花溪》、《百花江》——聽名字就很溫婉,這一系列作品的女性都是美麗善良,命運坎坷的。女性,一直是他謳歌和贊美的對象。
為什么專注于寫女性?與他的經(jīng)歷有關。
文革時期,“黑五類”的包朝贊被下放到桐廬一個畬鄉(xiāng)。村里有位董大媽,看這個小伙子寡言少語,就讓他住到家里,給了他許多照料。董大媽安慰他:“戲里不是常常有好人落難嗎?忠良落難,總會有再出頭的一天。”“文革”結束后,包朝贊寫下他的成名作——《春江月》,女主角的原型,就是董大媽。
在他看來,女人的命運牽連著民族的命運——看一個社會是否文明進步,女性處境的好壞,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。
包朝贊的專注還有另一個注腳:這些年來,他這樣知名的劇作家,幾乎只為杭州越劇院一個劇團寫戲。
“當年把我從桐廬調過來,就是要我給杭越寫戲,這是我的職責所在。退休之后,我依然愿意為杭越寫戲,因為對這個團,有了很深的感情。”
這個寫了一輩子越劇戲的男人,就像他戲里的角色一樣,做人知恩圖報。“人家給你一碗稀粥,你要還人家一碗干飯。”他說,這是他的母親從小教導他的。
“弱水三千,我只取一瓢飲。”包朝贊說,這一瓢水,足夠了。
○=杭州日報 ●=包朝贊
○ 您在創(chuàng)作方面有哪些經(jīng)驗可與年輕劇作家分享?
● 我自己有過一個總結,叫“三民四有”。
“三民”是“順民心,合民意,通民俗”。順民心就是要符合因果邏輯,合民意就是符合老百姓的意愿,該團圓的就團圓,通民俗就是要符合老百姓的風俗習慣。
“四有”是“有情,有理,有趣,有益”。有情,文章不是無情物;有理,要有道理;有趣,看戲本質上是娛樂;有益,能夠讓人獲得一些感悟。其中,有情是最要緊的。
這是我所認為的好戲的標準,也是我?guī)资陙韺憫虻脑瓌t。
○ 您怎么看待當前的戲曲現(xiàn)狀?
● 越劇是一種草根藝術。戲劇的最大需要就是“被需要”,就是要有觀眾,F(xiàn)在一個比較突出的現(xiàn)象是,一味追求大制作、追求獲獎,而不管觀眾需要什么,不管社會效應。投入與產(chǎn)出不成比例,花了數(shù)百萬,卻很短命,演不了幾場,我覺得,這對戲劇是一種傷害。
我認為,好的戲劇應該讓觀眾記得住,傳得開,留得下。但真正朝這個目標努力的戲并不多。
○ 未來會有新作問世么?
● 目前在創(chuàng)作一部戲,《梨花情》的姐妹篇。仍然是一個“借古人之事,述今人之情”的故事,名字暫定為《結發(fā)謠》,講的是夫妻之間的信任和寬容。我修改了很多遍,還要再修改。我希望這部戲由年輕演員來演,如果能夠同樣受歡迎,我的心愿就算完成了。
- 返回頂部
- 責編:8037
- 瀏覽:
- 來源:杭州日報
相關閱讀:
- ·曾經(jīng)的“杭氧王國”將變身杭州城市文化(03/27)
- ·李默然:為戲劇界擔憂 有些戲劇品種后繼(11/05)